415樂生:「我們要以優雅的、陪伴的姿態去遊行。」
本文寫于4/12樂生共生的運動將轉入行政層面的轉捩點。
有人會問,那還要遊行嗎?
借用博班學姐智慧的話:「我們要以優雅的、陪伴的姿態去遊行。」
pm.6:30~pm.10:00 教育館,樂生運動說明會
放映影片:遺忘的國度
與會者:樂生青年聯盟代表阿雄、醫界聲援樂生代表馨頤、台師大賴燕秋老師、清大傅大為老師,以及不只是大拜拜的青年們。
pm.6:30~pm.10:00 教育館,樂生運動說明會
放映影片:遺忘的國度
與會者:樂生青年聯盟代表阿雄、醫界聲援樂生代表馨頤、台師大賴燕秋老師、清大傅大為老師,以及不只是大拜拜的青年們。
這是我看的第三部紀錄片,對於樂生的印象是透過校園巡迴影展才有更全面的認識。 在第一次影展之後,我將自己定位成傳播媒介,積極地告訴周遭同學樂生的事情。有正面回應、也有許多質疑和疑問,也有人選擇看熱鬧、當旁觀者,他們會說:「這關 我們什麼事?知道了又怎樣?為什麼要抗爭?」
心涼了半截,我卻也意識到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樂生」歷史對大眾而言是什麼?「樂生」歷史並不是樂生院歷史,「樂生」歷史是樂生運動的歷史!樂生院歷 史並不存在共同記憶中、不存在於我們之中,而是樂生運動的影像、歷史樣貌存 在於我們(大眾、運動者、被動員人力的)腦海中。
不是樂生院歷史,而是樂生運動的歷史-這意味著需要細細檢視,目前,呈現出來的樂生運動樣貌到底是塑造成什麼?又如何塑造出來?
大部分負面印象都來自於媒體聳動且偏差的報導,在無法獲得完整透明資訊的情況下,樂生自救會、青年樂生聯盟就像是衝動偏差、製造對立的反社會份子。不管是樂生運動的前線,或是後繼支持樂生的人,都必須思考:多項宣傳策略、標語、行動,除了引起溫情的共鳴外,是否能夠將深度問題拉上檯面呢?這是不是樂生運動經營兩年多卻未獲得廣大迴響的原因呢?
直至,樂生運動協商過程、共生選擇的資訊以各種方式流通後,學院、NGO團體的力量才被拉抬起,匯結成一股不容忽視的輿論力量。而在,吸引起注意力、動員群眾至街頭運動的階段目的達成後,緊接著該如何以這龐大的力量,來面對詭侷多變的政治情勢?
412上午,遲遲未明朗化的局面出現一絲曙光。行政院長蘇貞昌承諾百分之九十的共生方案將是未來政院的行政方向,這不啻是極關鍵的轉戾點!保留院區、共生的選擇被同意了!
那要繼續運動嗎?在運動訴求進入行政階段後,樂生聯盟與樂青將採取什麼策略?之後定位在哪呢?沉寂、監督、協商、協助行政嗎?如此迫切需要回應的問題,立刻沉甸甸地壓在運動者頭上。
然而,誠如賴燕秋老師所回應:「這不是只有樂青、樂生聯盟的問題,這是所有人、支持運動者要面對的問題。」這場社會運動、學運的火,已由樂生青年和許多打前鋒的人點起,他們抵抗的姿態帶起廣大共鳴、也教育許多人,在參與過程中的任何人也都藉此自我教育。爾後,是更多人必須來參與決策、面對問題,討論怎麼走接下來的路,這把火才不會熄、真正運動的精神才能被延續下去。
這場說明會的樂青說:「….重要的是抵抗的姿態,我覺得,運動的精神並不是立即改變社會結構,運動的精神是改變價值觀。」另外一位樂青的好友(醫學院背景)說:「…大家在專業領域中,一定有可以發揮(運動精神)的地方。就我而言,我認為老人照顧原則的醫學倫理、行政層面都需要探討和再努力….」這些何嘗不是抗爭的姿態?運動的精神將會深遠而久長。
本文寫于4/12樂生共生的運動將轉入行政層面的轉捩點。有人會問,那還要遊行嗎?
借用博班學姐智慧的話:「我們要以優雅的、陪伴的姿態去遊行。」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